(相关资料图)
乡村“小车间”兜住牧区妇女“大民生”(主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姜楠
“二月二”刚过,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乡村振兴服装及手工艺品产业车间,只听见缝纫机“嗒嗒”作响,一个个能工巧妇正熟练地制作着服装及手工艺品。女工们缝边、压线、包装,一派紧张而忙碌的景象。
为聚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开展乡村振兴新篇章,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引进科尔沁右翼中旗励业职业培训学校,创办了乡村振兴服装及手工艺品产业车间,打造了稳定的就业平台。
今年52岁的下岗女工包代小,已经在车间工作了4个月。她告诉记者:“家里有老人和孩子,我平常需要顾家,没想到这么大岁数还能再就业。这个生产车间特别好,可以提前下班,弹性上班,离家也近。我平常每个月能挣1000元左右,活儿多的时候还能多挣点儿。”
据了解,车间里的工人以附近的妇女为主。车间通常根据每日订单需求按量生产产品,工人的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完成订单任务后,工人可以提前下班,自由度高,且计件结算工资,女工们到车间上班也不会耽误家里的农活儿。
车间负责人李永龙介绍,眼下,车间主要生产足球、手套、服装、拉花等产品,通过线上网店与线下商铺相结合方式,销往全国各地。前不久,通过盟、旗两级乡村振兴局的协调,车间还在江苏拿到了10亿副手套的订单。
截至目前,车间共安排农牧民转移再就业56人,签订居家就业502人,其中脱贫人口306人。车间还培训出高级工艺师22人,培训各类技术人才600余人次。其中已经作为专业技能教师上岗出勤的有16人,个别教师最高月收入达1.5万元。
近年来,科右中旗把兜住民生底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为各苏木嘎查提供资金、人才资源,把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发力,做大、做强、做精就业帮扶车间,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了解到,自治区妇联积极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以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为目标,为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牧区妇女以手工特色产业实现致富梦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努力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引导广大妇女增收致富。